WFU

網站頁籤

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不管你要行善還是作惡,不能與時俱進的人註定要失敗!《殺手保鑣》&《愛國者行動》給我的啟示。

作者:姚侑廷



原本我看《殺手保鑣》,標題是寫:「一部娛樂好片!」沒想到更深刻的感受,在看完《愛國者行動》後,悄然浮現。所以兩部就一起介紹!


《殺手保鑣》The Hitman's Bodyguard


這是一部動作喜劇片,上映中




片中充滿了許多適合週末放鬆的元素:愛情、殺手、神槍手、打鬥、爆破場面、壞人與英雄......。看了兩個小時非常愉快,角色都是我喜歡的:萊恩·雷諾斯山繆·傑克森莎瑪·海耶克蓋瑞·歐德曼,眾星雲集的情況下,你根本不用擔心演技不到位的問題,而能百分百沈浸其中,因為大家都「演誰就是誰」!




一部好電影就像一場好演講,能避免浪費所有受眾的時間。有時候我真的很納悶,確實B級電影也有其趣味之所在(對某些人而言),但是花大錢、甚至請大卡司來製作出一部爛電影的導演,心中到底是在想什麼呢?

相反的,這部片的導演相當用心。本片的拍攝地點選了世界兩大著名城市:倫敦與阿姆斯特丹。提到倫敦,當然有中規中矩的納入大家 看到膩 耳熟能詳的倫敦塔橋泰晤士河倫敦眼等。而阿姆斯特丹,處理方式就相當的細膩:追逐的過程中把運河紅燈區腳踏車一棟棟漂亮建築間的小巷弄等元素,當成很重要的背景呈現在大家面前。過程中忍不住開始轉頭向鄰座的內人說起荷蘭從「與海爭地」到「與海共生」的故事 (然後瞬間被一股犀利的眼神「關閉語音」)。比起拿台北一〇一當背景帶個日落的縮時攝影,更像是被鏡頭帶去看淡水夕陽的感覺。有宣傳效果,卻又不會像某些韓劇或舒化奶一樣讓人錯愕。看著看著就不禁想,不知道台灣的美景,將來有沒有更多機會藉著電影展示給全世界呢?

另外,這部戲的對白寫的相當的棒!我看電影的「資料抓取順序」是:劇情 → 畫面細節 → 台詞意思 → 原文意思,所以對於外國片,常常會來不及完全弄懂每一句話。通常過去了就過去了,但是這是一部值得之後買藍光回家,一句句重新細看的片子!就以片名的Bodyguard來說好了,中文翻譯「保鑣」你可能沒有感覺,但原文字面上的意思為「拿身體去擋」。所以在片中,殺手就取笑保鑣:「欸,你明明是Bodyguard,怎麼委託人被幹掉你都沒去擋子彈咧?」而片尾,保鑣真的就幫殺手擋了一顆子彈,職業生涯中唯一的一顆。這種趣味性如果沒注意,就很容易忽略掉,反而只會覺得那句「擋子彈」出現的有點突兀。看日文電影也會有這種時刻。因此多會一門外語,除了能強化旅遊的深度,觀賞影視書籍作品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樂趣!就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來學外語吧!


《愛國者行動》Patriots Day


關於2013發生在波士頓馬拉松的爆炸案,後來有兩部電影出品,一部是由HBO拍攝的紀錄片:《馬拉松:愛國者日爆炸案》(Marathon:The Patriots Bombing),另一部就是本片。




其實在爆炸案發生的當時,自己亂亂看了許多「陰謀論」的文章影片,越看越迷糊。而且這個世界從來不缺陰謀論,那些說得煞有其事的陰謀推導,難道不可能反而是陰謀嗎?因此在觀賞前,本來我是抱著問號的(但是這次我沒再 打擾太太了)。看完之後,那個問號被一掃而空。

整部電影是成功的。導演帶我們從發生爆炸案之前、爆炸案發生時、爆炸後追捕逃犯、槍戰,用「每一個人都是完整的故事」的方式,讓你彷彿也認識了遭遇這件事的每一個人,對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楚的了解。

更厲害的是,電影中穿插了許多當年事件的畫面,剪接的功力,讓你完全不覺得有「切換」的感覺。因此片中的歐巴馬總統發表聲明、監視器的畫面、醫院的影像等等都是當時真實的畫面。同年4月20日,剛好遇到David Ortiz老爹傷癒復出(爆炸案是4月15日),在紅襪隊芬威球場開球儀式後,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

  • 「This is our fucking city, and nobody gonna dictates our freedom. Stay strong, thank you.」
  • 這是他媽的我們的城市,沒有人能決定我們的自由!要堅強!謝謝大家!

然後導演就找老爹來拍一小段「從休息室走進球場,中途與男主角擊掌」,再串連起當年的畫面,完全無縫接軌!看得真讓人感動!




片尾介紹了其中一位受難者Patrick Downas,在爆炸案之後截去了左下肢。他在兩年後重回波士頓,踩著義肢完成了馬拉松比賽。當跑到終點接受大家的鼓掌歡呼後,他激動的抱著朋友痛哭。我看了也忍不住流下眼淚,彷彿能深刻體會他的悲痛與喜悅。就像HBO拍的紀錄片中,一位受難者說的:「所有的事情都在那一天被改變了,所有人的人生都被改變了,但這就是我的人生,我們的人生。」這對我們或許只是眾多重大事件之一,但對每一位當事人,其影響都是終其一生的。


談判專家的厲害:雖敗猶榮?


《愛國者行動》中,當偵辦小組鎖定並逮捕了其中一位嫌犯的太太時,由特殊情治單位派人審問。審問的方式相當的厲害:

  • 用「السلام عليكم‎‎」+「你不尊重先知嗎?」,逼採取沉默策略的嫌犯太太開口(聽到問候是必須回答的)。 
  • 談判者先介紹自己的姓名、自己媽媽的故事(以說故事讓對方鬆懈);然後提到對方的媽媽性名與職業、對方最好的朋友姓名、連好朋友在她加入伊斯蘭教時,請喝的飲料是焦糖瑪奇朵都知道!(專家建議,對於推崇「聖戰」的對象,「動之以情」、「提醒其與真實世界的連結」比起「講道理」更有效果) 
  • 「還有炸彈嗎?(Any more bombs?)」或單刀直入、或溫柔、或恫嚇、或痛心,八次,次次口氣不同! 
  • 「他走之前甚至沒有跟妳吻別!」居然是審問者的敗筆?因為確實有吻別,這讓看到丈夫屍體照片因而動搖的太太恢復了冷靜:「是的,我丈夫在臨走前跟我吻別了。當我在天堂再次看到他時,他還會再次吻我。」眼神變的堅毅,甚至閃閃發光:「你無法證明我有罪。」 
  • 審問者離開房間,拿下頭巾(我此時才恍然大悟:喔喔原來是假扮的!告北七啊我):「我覺得她事先知情,但你永遠無法證明。」 

最後因為無法證明這位太太事先知情,因此判無罪。當時除了希望定罪,也希望能問出有沒有其他未爆的炸彈(看維基百科,後來確實又再找到了三顆,而且嫌犯有前往紐約犯案的意圖)。

沒上過談判課之前的我,或許會覺得這位談判者超強,被她的技巧閃的目眩神迷。但目前的我,會認為「不work的談判,再厲害也是沒意義的。」我並不認為放炸彈的人就是對的,但是比起逃脫組的準備功夫不足導致全敗(逃脫過程一傷重不治,一被捕),在談判桌的這位可說是大獲全勝。這個實例讓我們明白,看似擁有全部的籌碼,不等於篤定獲得最後的勝利。


與時俱進的重要性


在《殺手保鑣》裡,「殺手」是位不懂新科技的人,在擊退對手後,居然從小嘍囉的手裡搶了一支手機隨身攜帶。因此「保鑣」雖然巧妙的來回穿梭,耍心機的設計逃跑路徑(你以為我往東我偏偏往西一下又再繞回去往東還走偏僻小路看的我都眼花了),卻 意料之中的 在鄉間小路上被對手攔截。「保鑣」看到手機傻眼,問了殺手一句:「你沒聽過GPS嗎?」

所以當《愛國者行動》的主嫌開著搶來的新型賓士車,原車主逃跑並報案後,主嫌居然繼續開著原車,也因此被警方透過追蹤GPS找到行蹤。19歲的二號嫌犯唯一針對這件事做的功課,就是問車主「你這台車子有跟手機連線嗎?還是有像藍芽的功能?」我當然認為搶車是錯的,但是當你連車子有沒有GPS定位都不知道時,你逃得掉嗎?

兩部雖然類型差異頗大,但都是值得一看的好片,推薦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