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有辦法規劃自由行嗎?
下面是具體的實行步驟。
第一步:看圖挑景點
大人與小朋友的規劃方式不太一樣。大人可能是確定地點之後,開始上網找旅遊文。小朋友的閱讀能力還不太夠,看到大量的文字圖片
我去年從 Amazon.jp 買了幾本最新的旅遊書。這次的做法是把書丟給小朋友,說了句「啊你看到想吃的東西、想玩的地點,你就用便利貼貼起來,之後我再跟你討論。」
例如這本,「哇我要吃這個蛋糕」
經過了幾個禮拜,「自由行的功課」也做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爸爸出馬啦!
第二步:分類與挑選
以關西為例,包含了四個大城市:大阪、京都、神戶、與奈良。於是我們用簡單的 Google Sheets 圖表,把上一個動作收集到的點,一個一個整理起來。
花花綠綠的是因為不同天用不同顏色,去過的就變灰色。
每一個地點都找出來,將它們標示在 google 地圖上。與飯店的位置相對應之下,你就能明確的告訴孩子:「這幾個點的位置很近,所以應該排在同一天去」。這樣才不會不停的在地圖上折返跑。由於 Google 地圖的持續進化,日本大眾運輸系統又準時,因此連「某一天幾點幾分到哪裡」這種細節都能事先確定。
這是我將螢幕截圖,貼在 Google Docs 存檔的其中兩筆資料。
不只知道哪一天要坐多久的車,也能知道需不需要買各種券(一日/多日/周遊)。例如【大阪地鐵・巴士一日乘車券】是 ¥700(大人),只能在關西機場買到。如果事前評估某一天《坐地鐵+巴士》會超過這個金額,就可以購買。
在安排的時候,可以順便教給他們比較細節的部份。例如請他們自己利用 google 連上官網,查一下有沒有「定期公休日」、需要事先上網預約、或是哪一天人比較多需要避開等資訊。
第三步:按表操課 彈性調整
出發後就是按表操課,哪一天排了什麼點,就一個一個去踩。這次我們遇見了一個親子旅遊常見的問題:到底應該把行程排得多滿,才叫不虛此
我們家的孩子屬於「室內型」,平常不太帶出門
但在困擾之餘,我的腦中居然浮現了今年五月底,新思惟辦的《當代家長的煩惱》,幾位講者在陳述親子旅遊時的畫面。我跟內人說:「說真的,出來玩目的是什麼呢?不就是要開心、要親子關係更好嗎?那麼如果他們的腳程與忍耐度就是六個小時、一萬兩千步,為什麼不能我們遷就,一天就排這樣的內容呢?」
左:可能因為走很多,硬吃了一週,體重並沒增加/右:最多達一萬四千步
所以隔天開始,我們就改變心態。每天睡飽起床,邊吃著前一天超商買的早餐,邊打開筆電,跟孩子討論要從原本的計劃中,刪掉哪些行程。之後就開心出門。例如十一點才出門,如果超過下午五點,就有「隨時停止回飯店」的打算。即使是這樣,每天也都還是超過一萬步。但大家的心情都有了極大的轉變。我想這是這次旅行最大的收獲吧!
第四步:回溯輸出
到這裡就結束了嗎?不,我們還多做了一件事,這也是規劃的精華所在:讓孩子記錄下來。一兩天就算了,如果安排很多天,哪一天去了哪些點,做了哪些事,怎麼可能記住?
用 Combo 技增加 C/P 值
很多人很害怕自由行,特別是當已經妻兒成群時。因為往往到後來都會變成:「規劃行程得焦慮不已的爸爸 + 收行李收的很不爽的媽媽 + 都是你們要去的點好無聊的孩子」,這種讓人嘆息的結果。往年我自己或多或少都會遭遇,今年改成不同的運行模式之後,孩子回家說了一句話:
真是太讓我意外了,往年可是有
其實自由行不只是自由,還能帶給孩子許多學習的機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我會將「決定住哪裡」、「如何買機票(當然刷卡時要爸爸接手)」、「該帶哪些行李」、「如何從機場到飯店」、「支出預算規劃」、「換外幣」、「攝影紀錄(這次已經有執行)」等主題,一項一項的丟給她去做。這樣才玩得更開心、更有收獲、更心安理得
延伸閱讀
- 去日本(第六天)
- 這篇是最後一天,裡面有前幾天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