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1年5月3日 星期一

多看故事書居然能讓成績變好?《小學生快速提升閱讀素養課》推薦文。

 作者:姚侑廷

 


先說結論,這是一本「如何練成閱讀能力」的教練書。它非常適合下面三種人:

覺得自己成績每況愈下,卻無能為力的同學;
覺得已經盡力了,小孩成績卻仍然不理想的父母;
目前不具有閱讀的興趣或能力,卻想要或需要擁有的社會人士。

若使用得當,一本書就能大大改變一個人的後半生。你一定會覺得我在鬼扯, 因為這種事本來就很難證明了。這種類似「使用說明」的書,有著難以克服的四大障礙:看到書沒買、買了沒在看、看完沒相信、相信沒照做。也因此難以證明它的好與正確。

就算是我的小孩本來成績超差,我卻因為用了這些方法,讓他從此過關斬將,無試不利,並且在三十歲時,家成業立,真正證明了這本書真是好東西,那也已經過了二十年。邏輯上這樣最穩妥,但是任何人都沒辦法等那麼久。因此就權且相信我的推薦與論述,一起來討論這本書吧。


數學為科學之母,閱讀為學科之父


前半句我相信許多人一定都贊成,後半句就不一定了。有趣的是,後半句是我說的,而且我在高中就這麼想了。沒想到二十多年後,居然在一位韓國人的著作中,看到了一模一樣的信念。

回顧我從國小到高中的時期,可以說是無意中練成了自己的閱讀能力,而且對照作者的方法論,有相當多的地方相符。

  1. 我什麼書都看,而且父母從不阻止:當時家裡的童書其實不多,啟蒙書反而是媽媽買的《洪範文學叢書》。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有什麼就看什麼。蕭蕭、香蕉船、紅高粱、家變。管它看得懂看不懂,都看。
  2. 我喜歡的書會重複看:國小三四年級就精讀(?)三毛全集,國中是《納尼亞傳奇》,高中是《銀河英雄傳說》與金庸、古龍。
  3. 我有看知識型圖書:國小是看《漢聲小百科》,國中高中則是精讀熟讀教科書,尤其是數學(對,我當年就覺得高中數學課本寫得極好,常常看到會笑 ,真是有病。準備考試的主軸不是練習題,而是「重看一至兩遍的課本」)。

這樣的大量閱讀,葷素不忌,絕大多數課外的狀況下,我的成績其實一直差強人意,直到高三才開花結果,最後順利考上成大醫學系。 當然當年的「一試定終身」模式,運氣也占了一定的因素,但不論是當年準備考試,或是最近幾年指導自己小孩國小數學,「完全看懂課本」的能力是一直都在的。


跟我相比,我的小孩在閱讀的質或量上,都遠不如當年的我。這也許是因為,在二十一世紀, 3C 產品佔據了人們大多數的時間與注意力吧。有意思的是,我的兩個小孩在閱讀的天賦上,剛好是天差地遠。若閱讀天賦的滿分是一百分,一位大約有 85 分,另外一位只有 40 分。85 分的這一位,運氣很好,在國小三、四年級在家自學時,我發現並開啟了他的閱讀學習之路,目前有略好於同年齡層的閱讀能力。最好的證明就是他靠著好的國語分數,考過了私中入學考試。而「準備方法」只是「大量的青少年文學」(副作用則是近視)。

對比起來,40 分的這一位,我一直引導的非常辛苦,直到最近半年,才慢慢摸索出最適合他的方法。所以本書的出版,對我而言,就好像拿到 90% 符合的攻略般的驚喜。同時也有「隔海遇故知」的感動,原來「閱讀是學科之父」這件事情,也有別人這麼認為啊!


本書的超級重點

 

書中對各種狀況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練習建議。例如國小低年級閱讀能力低下、升國中後分數才大幅退步的、升高中後成績與動力雪崩的。以下是我認為很重要的幾點:

  1. 知識型漫畫有毒:說這個可能會擋人財路,請各位自己去看內文吧。
  2. 速讀是大錯特錯的:不只不能快,初期的閱讀速度還必須強制規定低於朗誦的速度。
  3. 不要阻止小孩看他們喜歡的書:自己主動想拿起來看的,就不是「必須做的功課」,自然沒有應付了事的態度。
  4. 補習(在韓國稱為「私人教育」)之所以越高年級越「沒用」,是因為補習班老師把課本的內容簡化後說給學生聽,其深度與完整性完全比不上學生自行閱讀,更別說刺激主動思考的效果了。


某些我認為可因地制宜的

 

不同國家的升學制度畢竟不完全相同,因此我認為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以下幾點,未必真要 100%照做:


  1. 作者建議能動手抄寫名著:比起韓文或日文,繁體中文的筆劃非常之多。依據我的經驗,國小中年級的體力,大概一天只能寫到兩百多字到三百字。再多不但會耗盡精神,也可能近視會突飛猛進。而往往每天的家課,加上安親班或補習班,早就超過這個字數了。所以我認為未必需要逐字抄寫。
  2. 作者建議國中生可以使用「古典名著 + 青少年小說」的 1 : 1 搭配閱讀法:當然韓國的古典名著可能跟台灣不一樣,但最能類比的,就是文言文與白話文。但目前台灣的「文言文比例」,從三十年前的七成,逐步調降到 108 課綱的 45% ~ 55%。況且其他科目從來都不用文言文書寫。因此我個人認為,課外加強閱讀能力的教材,應該以白話文優先,行有餘力,並且真有興趣,才再多讀文言文。
  3. 關於「定期檢測語文能力是否有進步」:作者手邊有韓語「目前等於幾年級的閱讀能力」的測驗卷,關於中文,目前在台灣只有「某個等級的分數是 N」(例如全民中檢分為五個等級)或是「目前是 M 年級,考試分數是 O」(例如各種全國性筆試)這兩種系統。我個人認為,只要有持續的、有效的看書,就能直接看到月考成績的進步,無須另外花時間去做檢測。


為什麼考試制度一直改變


作者不只是訓練閱讀的達人,對教育也有自己的觀點。譯者也參考台灣現行升學制度的更迭,做了相對應的套用,我認為相當用心。原來不只是台灣,韓國近幾年來,也把「一試定終身」,逐步更改成「學習歷程檔案」。作者認為,改變的原因就是「不同時代,需要人才的類型不同」。


圖片來源:《小學生快速提升閱讀素養課》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對不同的考試方法,家長就有不同的應對策略,補習班也有不同的商品與市場開發。因此面對新的大考制度,學生可能因此分為三大類:

  1. 無法適應或極度不擅長:成為制度下的失敗者;
  2. 經過補習,考上不錯的科系:相同的顧問公司,在台灣或韓國目前都是熱門產業。雖然學生當事人未必快樂,但往往能「有志者事竟成」,順利考上。
  3. 學生自己就是新制度想找的人才:如魚得水,無須任何顧問與補習班的協助,就能進入想唸的學校或科系。

當然或許多年後回頭看,需要靠顧問與補習才考上的,其成就與能力就未必真輸給真正的人才。但想必過程會相當辛苦,甚至還會很痛苦。雖然很無奈,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家長們若能提早通盤了解,或許就能先想好,如何讓自己的小孩適才適所,並且將來能同時兼顧理想與現實。

 

成績不是全部,閱讀能力也不是


看完這本書後,我想補充一點我個人的想法。讀書能力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一直相信上天是公平的。除去先天或後天的腦部缺陷不談,我活了四十多年,幾乎沒看過 100% 一無是處,沒有任何優勢的人。例如體能好、長得好看、閱讀能力強、數學好、容易學會新技能、人緣好、樂觀進取等等。因此家長們就算看完這本書,100% 把這本書當成孩子的成功聖杯,按步就班的照做,也請抱有「我的小孩未必能成功地把閱讀能力訓練成功」的心理準備。人來到這世間,不過也就短短的數十年,我們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把孩子栽培到功成名就,而是在他們還沒長得夠高夠大之前,代替他們的雙眼與雙腳,找尋可能的方法與資源為其所用,所謂的「最強的支援前線隊友」罷了。

延伸閱讀


 

購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