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我看侯文詠的世界觀。《人浮於愛》讀後感。

作者:姚侑廷



當侯文詠在臉書專頁開始以預告的方式,每天連載一些新書的內容,我只看了一兩篇就先擱著了。因為那實在太不一氣呵成,太不過癮了。同樣的,侯大在8/11宣佈,8/23開始會有一連串的直播介紹,在那之前歡迎讀者分享自己的心得。在自己的心得完成之前,忍著先不去看侯大陸續發表的討論留言區(連結在文末),以期自己能有更不被影響,獨立完整的思考。

先說結論,這是一本很精緻的作品。

字字珠璣


雖然號稱是一本愛情小說(我覺得不是),但它可不像普通的言情小說那樣結構鬆散,跳個一兩頁被撕掉都還接著上。比起撈不到幾顆米的一碗稀粥,本書更像是八寶飯,處處紮實,口口豐富美味,少看了一行都不行!這種以大量故事串起的作品,一般作者會把角色的內心世界都寫出個七八成。但是侯文詠有時候連這些都不寫出來,只用角色說出的話,讓你驚訝或是推測出那句話背後的心裡想著什麼。細節重視到全本書的「你」、「妳」、「他」、「她」,一字不差的能讓讀者知道某一段是在說誰的狀態,某一句話是誰向誰說的,相當厲害!也幸好它是一本書,能讓我不時暫停思考,往前翻,往後看,如醉漢走路般,但又能一路到終點。

文字越洗鍊,越能讓讀者享受閱讀思考的樂趣。這本書看完會覺得浪費生命嗎?我能準確告訴你,答案是NO!而且比起愛情小說,說它是哲學小說、推理小說、炒股軼事都可以呢!看的過程都能忍不住掩卷長嘆:「哎呀,侯文詠有研究啊!如果不是真有其事,就是他作了很多功課!」(我絕對不是在說炒股那一段)


侯文詠的世界觀


第一次接觸侯文詠,是聽他的有聲書:「在生命轉彎的地方」。還記得是高一,我穿著內衣短褲,在週末宿舍的洗手檯,刷洗著制服,用卡式的WALKMAN,戴著耳機,聽了一遍又一遍(跟「這一夜,誰來說相聲」交替著)。當時年紀小根本不懂,只覺得好笑。那一年,侯文詠32歲。

後來慢慢的遇見他一部部的作品,自己也考上了醫學系,當了醫師,當了父親。這兩天在看完這本書後,有幸又重聽了一次「在生命轉彎的地方」,那滋味可是跟當年截然不同啊!

或許是碰巧,幾個月前剛好把侯文詠到目前為止的出版品買齊了,從第一本開始看。並且對照著這個詞「1962年6月9日」,那是侯醫師的生日,他大我16歲。我並不是恬不知恥的覺得自己能有他的幾百分之一,但是「對醫療之外有興趣的醫師,都在幾歲做了什麼事、什麼決定」這一點,想認真參考他做了什麼,特別是30歲之後。因為我也39歲了,前面的不同就算明白了也不能改變。但至少後面,能作為我的人生預習課程之一。

所以幾乎就在看完全部作品後,就碰到了這本新書。在前面二十餘本的內容都還記憶猶新時,看這本小說居然有一種特別的樂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對侯文詠的作品都如數家珍,你就會在這一路閱讀的旅程中,不斷地看見類似卻又不同的東西出現,它可能是故事的一部份、可能是一個角色、甚至只是一個場景,一句話。

所以我在這本書中,彷彿遇到了「白色巨塔」裡的關欣、「帶我去月球」裡的大潘小潘、「誰在遠方哭泣」裡的聶醫師、「侯文詠極短篇」裡那個莫名其妙當上劉董事的路邊攤老闆娘、那個割破輪胎的方式(好啦這應該不算 ,畢竟大家都是那樣割輪胎的 )......。每次看到時都心頭一震,跑去翻書櫃,找到出處,然後再滿意的繼續看下去。雖然似曾相似,但是其能引發共鳴的方式與力度,可是一次強過一次。打個比方好了,例如都是煮一碗麵,一位手藝高超的廚師在經過反覆琢磨思考實作後,相隔十年端出來的兩碗麵雖然名稱可能一樣,但味道絕對不同。

本來我一直不了解,為什麼侯文詠要寫「小說」?為什麼不是散文或是其他格式?這次看完這本書,我稍微有了點感覺:或許他一直對生命有著各種想法,唯有透過小說的形式,讓故事一次次上演,讓各個角色一句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這樣就能推著自己與大家一起思考、討論、甚至爭執,因而有機會更逼近真理吧!說起來,有點像修行呢!


愛、慾、錢


「愛情與麵包何者重要」從來就不容易有一致同意的答案(甚至有人覺得這個命題根本錯誤),就跟政治立場一樣,一百個人可能就會有一百種答案。所以書中的各個角色也是看法遭遇各異。當然我看完會有我自己的觀點,也不見得多有道理。這也是小說的心得有趣的地方。


是備胎還是李大仁



  • 「高翔,三十歲之後,如果你還沒有女朋友,我也找不到對象的話,我們就去結婚,好嗎?」
  • 「我有個提議,真心真意的提議。三十五歲之後,如果你還沒結婚,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對象的話,我們就去結婚?」

上面兩句話出自同一對(嗯,其實一直沒在一起)男女,前一句是女生說的,後一句是男生說的。除了分別出現在一本書的開頭與最後,厲害的「頭尾呼應」安排之外,我們還看到了什麼?

真的結婚了,或結過婚的人,就能知道這句話的問題出在哪兒。過去在學生時代也常被這種「哇噻這也太好時間一到就有另一半」的句型所吸引。如今自己也結婚快十年,再遇見就能輕鬆一眼看破。




答案就是:結婚並不是終點,而且「結婚」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當然你可能會質疑,怎麼會沒有什麼特別的呢?雙方父母協調、決定鑽戒、拍攝婚紗、提親、決定場地、試菜、挑伴郎伴娘、訂餅發餅、練開場的唱歌或跳舞、做宴客的開場影片、單身之夜、迎娶闖關、結婚宴客、歸寧宴客......。根本超 可怕 特別的好嗎?

是啊,不過這兩位男女在說這些話時,心裡想的不是這些。他們誤會了。他們誤會愛情的終點就是結婚,就好像當年我們誤會學習的終點就是「考上一個好大學」。常聽大家說,「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其實愛情也是(或者你可以說「感情」,因為到了人生下半場,愛情就與親情重疊了),學習也是,而且是不計時的。一場終點是生命結束,不計時的馬拉松,你應該更在意Checkpoint在哪,還是在過程中是不是跑得好,有沒有個伴?


我要發問


侯文詠先生在臉書粉絲頁上,歡迎大家發問,在這兒我也提幾個問題,希望有機會能被看到,也歡迎有看過書的人提供解答:

  • (第313頁)在辛毅夫跟錢麗慧開口借五百萬時,兩人有就「潘心彤到底愛不愛錢」進行辯論過,後來錢麗慧開了一個條件:「我們繼續這樣爭論下去,破壞了彼此的感情也不是辦法。不如我們給彼此一個公平的機會,就當是個賭注吧。」請問賭注是什麼?
  • (第337頁)接到范月姣的死訊,顧厚澤趕忙拿出之前未讀的信來看,看完痛哭失聲(這一段寫得真好,人在大悲時真是會那樣哭的)。在之前編織謊話與放任范月姣在懸崖自殺時,可以感受他對她的感情已逝,急欲擺脫的心態。但是為什麼反應是痛哭,不是鬆了一大口氣?

文字之外


我書讀的不多,一些心理學等理論也都不太了解,所以對於書中安排的隱喻可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比如故事情節,比如角色的取名。但有一個小發現跟各位分享:封面有一片片像花瓣的圖案從左上角斜斜的往右下,彷彿飄流在河上(或許也跟書名相呼應?)。然後在書內各個章節的標題頁,你會發現作者安排讓它們一葉葉出現,例如第一章就是一片,第二章就是兩片,我一直看到第四章才發現這件事。翻回封面數了數,五、六、七,封面上轉濃的紅,驀然轉紫的讓人怵目驚心,果不其然第七章出現了驚人的轉折!這個彩蛋真是個巧思!



嗯,這張讓我想到病理學的顯微鏡玻片考試......


新書活動


說了這麼多,誠心推薦您也來看看這本書。最後,從下週開始,在侯文詠的臉書粉絲頁,一共有四場的《直播會客室》,分別與四位他的好朋友討論新書的相關內容,大家趕快把書看完,來收聽直播吧,想必會相當有趣!




延伸閱讀


侯文詠的臉書粉絲頁(依照時間排序,有嚴重劇透,建議書看完再進入):



書籍購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