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8年2月24日 星期六

如何增加思考的深度與廣度?《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讀後心得。

作者:姚侑廷




書名很有意思,作者用果樹上水果的高低,比喻國家不同發展時期的狀態。一開始的水果較低,較好摘。最低的水果摘完了之後呢?


事實、觀點、與信仰


前一陣子我聽過一個說法,當你遇見一個意見跟你不同的人時,你首先要做的不是想辦法駁倒他,而是先分辨,對方說的到底是事實、是觀點、還是信仰。事實有真假,觀點無對錯,至於信仰,只能儘量去理解。

看雖台灣的人,或是看壞台灣未來的人多不多?超多。在生氣或難過之前,我們是不是可以先分辨看看,這些論點是事實、觀點,還是只是信仰?同樣的,如果想回應,是該闡述事實、表達觀點、還是推崇信仰?

作者在本書中,清楚了展示如何闡述事實、表達觀點、與推崇信仰。雖然有些事實我不熟悉,有些觀點我不認同,有些信仰我不清楚。但推導的過程,確實讓我學到了:如何好好地說出讓人了解、甚至讓人信服的話。或許由於考試模式的關係(選擇題遠多於申論題),台灣基礎教育在思考訓練上比較不夠。我認為,就從自己的每一則動態或留言開始,試著練習判斷某議題的類型、條理分明的敘述,進而能增加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對症下藥」的重要性


進一步來說,擁有了思考的深度與廣度之後,就有機會對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解答與看法。這本書也對許多重要的議題提出自己的解答,包括國家前景、企業生存、個人發展、中國問題、高等教育。問題是,要怎麼知道這些就是正確的答案呢?我認為必須有四個前提:

  1. 要確定問題出在哪
  2. 資訊要多,要正確
  3. 思辨推理的能力要強
  4. 就事論事,避免被一些固有觀點影響,例如「草莓族」

第一點尤其重要。我看診時,偶爾會遇到不確定病況,必須轉診尋求同行協助的案例。病人或家屬聽到要「進一步檢查」時,反應如果是:「醫生那你要不要先開點藥給我吃?」「那是不是先打個針?」這時就要再次說明,「要先確定疾病為何,才能給予適當的治療」。同樣的道理,沒問對問題,是得不到正確的答案的。


將來孩子要不要出國唸書?


身為一位帶領孩子自學的爸爸,這件事我想好幾年了。要出國,還是留在台灣?當然到時候是由孩子自己決定,但應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台灣就是一灘死水」;「台灣就像新手村」;「台灣不缺抱怨的人,只缺捲起袖子做事的人」;「歧視一直都在,端看你要過什麼樣的日子(原文是:與其相信某國文化特好,不如仔細觀察普遍的人性)」;「你的孩子出去就不會再回來了,回來只是領遺產或是辦理死亡登記」......。

上面這些話,一直在我腦中繞啊繞,「YES」跟「NO」的牌牌,就在心中不停地,輪流舉起又放下。而這件事情,在看完這本書後,彷彿讓我更想通了一點。




原來出去了就不會回來,是因為不同國家等級不同的關係啊!以《超級馬利歐3D世界》來比喻的話,如果台灣是第四世界,美國可能就是庫巴世界,越後面的關卡越困難。



圖片來源:Toa 95/Nintendo

跟電玩不同的是,人生很短,短到如果好好留在前面的世界,存很多金幣、很多條命、很多道具,也能過得不錯。如果你超厲害,就可以一路過關斬將,甚至找到跳關的地方,一路衝到最後一個世界。到了之後呢?我認識一位學姊,念的是二類組,分數以現在學測來說的話,約 63 級分。現在夫妻兩個都在美國州政府內工作,年收台幣近千萬,房子幾百坪還有游泳池,根本就是樂勝台灣診所小醫師。為什麼我當年考到國立醫學系,二十年後卻覺得自己真是遜咖?因為美國經過多次的升級,跟台灣是不同世界的。玩過電玩的都清楚,後面關卡小嘍囉掉的錢,比第一關 BOSS 掉的還多啊!

待過庫巴關的人,他就懂得如何讓下一代也到庫巴關。一輩子只在前幾個世界的人,就很難創造一個模式(不論是想法或資源),引導孩子去走。「創業」也是類似,要如何教孩子一項你不懂的東西?顯然「光看書」遠遠比不上「曾有實際經驗」。我目前沒有解答,但或許能試試「做中學」。


延伸閱讀





購買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