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能讓高中表現更上層樓的方法!回首學生路(四)

作者:姚侑廷


除了早睡早起、妥善應對學校的大小考、多讀課本之外,讓我高中表現更上層樓的秘訣,還有下面幾個。

迅速做出選擇



高三那一年,我代表全校去參加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的初試,結果在中區拿到第二名。當時會將各區的前三名集合集訓,再比一次。成績好的再派往國外參加比賽。集訓的時間剛好與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考撞期。聽說集訓完會再考一次,成績最差也有八千元獎金。而代表台灣去比賽如果拿到金牌,就能填任何自己想念的科系,包括台大醫科(去查了一下法規,這是真的,但只有金牌有)。

當時就馬上選了「不參加集訓」。理由很簡單:我已經盡我所能地展現最大能力,卻只能在分區初賽拿第二,對於成為台灣代表,甚至拿到國際比賽的金牌,我「很有把握」自己辦不到。

現在的高中生與家長也多會煩惱三種入學方式的比較。我的建議是:大家的煩惱都一樣,所以就儘可能地收集資訊,討論之後作出決定,並確實為決定負責,隨時修正。不只是大學入學,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所有的選擇都是相似的。把時間花在抱怨選項「好多好複雜」,是最沒有幫助的方式。

在這裡回答一下朋友的提問。該選能吃飽的系,還是自己喜歡的系?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你知道大人在選工作時,也會有相同的疑問嗎?當你吃不飽,就不會太在乎興趣;當吃的飽又覺得很無聊,就會想離開原本的位置。只有真正踏進去一個選項後,才知道那個選項的內容。所以除了一些與職業絕對相關的科系之外(醫學系、法律系、會計系、建築系等等),我比較建議「選校不選系」。


傾聽自己的聲音


不管是下課走路去社團或回宿舍的途中,週末往返學校與家裡的這三個小時,我有不算短的時間與自己獨處。還記得我會不時對自己說「你可以的,加油」、「這樣的成績是考不上醫學系的,你要再努力」、「最近這一科考不好,我們來看看要怎麼調整複習的進度」。事後回想,原來我有自帶激勵技能。

當然每天光自言自語不看書也是沒用。但畢竟自己是最瞭解自己的人,我認為不時地反問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所以該怎麼做?還能更好嗎?」,是相當重要,也對當時的我幫助很大。


不吝嗇教人


當年印象超深刻,到了黑板上倒數的數字剩兩位數時,同學漸漸地不喜歡討論了。「我自己都唸不完了,為什麼要花時間教你?」小孩子臉皮薄又不懂得怎麼拒絕人,於是就有人戴著耳塞唸書,用肢體語言告訴你「我聽不到喔,你不要來問我」。日子一天天倒數,耳塞越來越多副。

如果我沒記錯,當年我直到最後,都沒有拒絕任何同學的請教。我不是要說自己很了不起,而是在多年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教是最好的學習」,這句話是真的。一件事情你自己會做,跟把人教會,這兩個所需要的功力,差距絕對不是一點點。如果你只是勉強套一兩個算式,把答案生出來,那絕對無法回答同學的問題。我想我的數學不錯,都要感謝同學對我的反覆拷問。答不出來就一直想,一直回去翻課本,一直想要怎麼講才能讓對方弄懂。

所以如果有 可愛的女 同學拿著書對你說:「我可以問你這一題嗎?」請你瞬間點頭。因為這種變強的機會,可遇不可求啊!


寧為雞首?


我們常常認為,如果待在一個處處神人的地方,自己也會被潛移默化,不知不覺的變厲害。因此當年有些人納悶,為什麼我有考上台中一中,卻選擇留在衛道中學高中部。還記得我說過,高中一年級第一次月考,就全校第五名嗎?那不是我多強,而是厲害的都去念台中一中啦!「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狀態下,高中時期的我變得相當有自信。多年後才明白,原來這就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原理。

去台中一中就一定會不如留在衛道中學嗎?事後來看未必。但如果能在一個團體中拿到前段的排名,至少在三年的高中生涯中,我沒耗費太多精神在排名落後的心理壓力上。《東大特訓班》中有提到一個「工蜂理論」:將不同的蜂巢中挑選出工作最勤奮的工蜂,共100隻,將他們集合在一個蜂窩裡。結果只有25隻工作一樣勤奮,50隻工作變成普通,剩下25隻居然變成怠惰。「任何群體都會出現類似的分佈,沒那麼好的學校的第一名,總還是比最好的學校的最後一名要厲害,彼此競爭,拔得頭籌,這是加速成長的不二法門」。我想我高中的三年,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


好好生活最重要


以上就是回顧高中三年,我的經驗與分享。希望能對正在辛苦的大家有一點啟發。揠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們也時不時的會在網路上,看到一些因為功課壓力過大,不幸的消息。要提醒所有的爸爸媽媽與小朋友:成績雖然重要,但是最最重要的是好好生活。當你在設定五點起床早讀的鬧鐘時,記得要常常提醒自己這句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