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很奇妙的書。
書名到底是什麼意思?
柏金包是什麼?我本來以為它只是貴,沒想到還是「購入困難」型的貴。為什麼書名是《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如果借用 MJ老師 的「中翻中」能力,我在看書前,與看書後,對書名的理解有了巨大的差異:
本以為柏金包是「想要」,沒想到是「需要」!其實這種「需要」,我們從小到大,都有遇過。比如我小學時期的 Gameboy,國中時期的每週最新《寶島少年》與《少年快報》,高中時期的「無敵CD電子辭典」,大學的 125cc 重型機車。不同時期的不同團體,各有一些能讓當下身份地位,或者你可以說是「話語權」提高的工具或配件。
你可能會覺得我亂扯,難道大學只騎腳踏車的就不是人嗎?騎腳踏車當然環保又健康,但是禮拜六早上十點,當系上公關代表興奮地在宿舍交誼廳宣佈,已經約好一群正妹要去郊外烤肉,你有機會
作者也遇到了一樣的情況。她從「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啊原來重點是那個包啊」→「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進化,終於成為「上道的」紐約上東區的一份子。高級人種的「高級」部分,除了柏金包,還有哪些?不外乎就是物質與非物質的資源爭奪戰,其中有一項是為人父母最關心的: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爭奪戰
在台灣或國外,父母親多半都把「孩子上好大學」定成自己責任達成與否的階段性目標。要上好的大學,必須先唸「好的高中」,於是在之前就必須先唸「好的國中」,所以要唸「好的國小」。在台灣,「學區房」的高價原因就來自於此。我親眼見過下面這樣的對話:
- 氣急敗壞的媽媽:「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唸你們學校?」
- 辛苦的承辦人員:「嗯......你在我們的學區內有房子,就一定可以了。」
兩個禮拜後(對,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巧,能碰到兩次)
- 媽媽從左肩的包包裡,拿出一張
彷彿還冒著煙熱騰騰綠油油的房屋所有權狀,碰的一聲放在桌上:「這樣可以唸了吧!」(註:權狀所有人如果是雙親之一,子女就能就讀)
我站在旁邊瞪大眼睛,差點鼓掌了起來。有經驗的人就知道,買房子哪是十幾天就能搞定的事!這位媽媽真有本事!
有些學校的幼稚園能直升國小,所以在某些地區,「唸好的幼稚園」也是一場提早開打的戰役。不論是日劇《媽咪們的心機》中,或是香港的【家長面試題目】,提到為了考進幼稚園而準備考試的補習,都是實際會發生的事。在本書裡也不例外。
甚至在曼哈頓上東區,幼稚園之前還有戰爭:好的托兒所、好的音樂學校、好的嬰兒團體、一路回推到好的懷孕時間!對,我沒寫錯!理想的受孕時間是一月、二月、三月,因為在全班中,你的孩子是年紀最大的,最有優勢!
我常常在面對孩子各種才藝與課程的抉擇時,提醒自己:教育的內容與方式只是過程,不是目的。學才藝並不是便利商店集點兌換贈品,既不能強迫,也不可能帶著功利主義的色彩去計算「一個珠算的第一名,等於將來薪資表上的多少錢」。但是或許在別的世界中,運行的規則是不同的。不在那個階層,當然只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便可。
不要錯把手段當目的
我常常在面對孩子各種才藝與課程的抉擇時,提醒自己:教育的內容與方式只是過程,不是目的。學才藝並不是便利商店集點兌換贈品,既不能強迫,也不可能帶著功利主義的色彩去計算「一個珠算的第一名,等於將來薪資表上的多少錢」。但是或許在別的世界中,運行的規則是不同的。不在那個階層,當然只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便可。
全書的最後一部分,通通都在講好話,好到你以為看的是《傲慢與偏見》(男女主角書頭吵書尾合),還是「總裁系列」(總機小姐碼都一開始超討厭總裁的)。不管是身處其中的報導者偏誤,或是尋求政治正確的完美結束,前言不對後語的核心思想歪樓,實在讓我有點 不開心 無法接受。但作為了解上層社會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以及推導下一代教育的方向,倒是不妨一讀。
延伸閱讀
- 龍來讀冊: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Primates of Park Avenue: A Memoir
- 陳志龍醫師的心得,感謝陳醫師發起讀書會。
-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我是讀者,我需要一個耶魯人類學家!
- 蔡依橙醫師的心得。
- 怪女孩出列 & 柏金包媽媽
- 精神科唐嘉宏醫師的心得。
- 讀書心得: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 「白袍旅婦」的心得,一位媽媽與女性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