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侑廷
近幾年來,偶而會在診間遇到不會國語笑容燦爛的印尼人。
菲律賓人還可以用英語溝通,印尼人大部分不懂英語,只能笑。 遇到了大約5、6個之後,真受不了就去買了本「快速學會印尼語」,然後?沒有然後,還是只會笑。
碰巧,前幾天在臉書的朋友圈,討論到了一個主題:「當我們遇到不會中文的病患,需不需要用對方的語言與對方溝通,甚至在缺乏時主動習得這樣的語文能力?」
這個問題我一開始的回答是「英文我還可以,至於要多學個第三外語,算了,老啦,你看那本印尼語就知道」。
碰巧,前幾天在臉書的朋友圈,討論到了一個主題:「當我們遇到不會中文的病患,需不需要用對方的語言與對方溝通,甚至在缺乏時主動習得這樣的語文能力?」
這個問題我一開始的回答是「英文我還可以,至於要多學個第三外語,算了,老啦,你看那本印尼語就知道」。
以我來說,平均大概兩三個月才會遇到一個印尼人,實在沒什麼動力。
況且就算不會說該國語言,通常我們還是會儘量溝通,比如簡單英語、手勢輔助、畫圖等等。也都還混的過去。
還有朋友提出一個思考點:如果我們出國看病,醫師也不會對我們說中文呀?本來他到了外國,就應該具備當地的溝通方式,不是嗎?這樣說其實也挺有道理的。
不過後來在上一期的天下雜誌看到了這一篇文章:
醫療新北向 大賺東協外匯
吳英傑先生提到,印尼由於不同人種的社會階級差異,因此本國的醫療品質較差,較有錢的印尼人都會去星、馬就醫。星、馬針對這一群「顧客」,客製化了從簽證、接機、住宿、住院、語言團隊都一應俱全的配套,以賺取這龐大的商業利益。他認為台灣的醫療專業並不輸這兩國,或許在提新南向政策的時候,可以考慮讓這些潛在客戶主動「新北向」來台灣就醫。
不過後來在上一期的天下雜誌看到了這一篇文章:
醫療新北向 大賺東協外匯
吳英傑先生提到,印尼由於不同人種的社會階級差異,因此本國的醫療品質較差,較有錢的印尼人都會去星、馬就醫。星、馬針對這一群「顧客」,客製化了從簽證、接機、住宿、住院、語言團隊都一應俱全的配套,以賺取這龐大的商業利益。他認為台灣的醫療專業並不輸這兩國,或許在提新南向政策的時候,可以考慮讓這些潛在客戶主動「新北向」來台灣就醫。
令我驚訝的是,本來以為只是個小小的個人生涯規劃問題(學第三外語得花不少時間,尤其在中年,時間很寶貴的),沒想到早就被有想法的人擬定為經營策略、甚至是國家經濟戰略。 再回過頭來看我們的新南向政策,裏頭有關醫療是這麼說的: 『1.醫療:促進與東協、南亞及紐澳國家醫藥雙邊認證、新藥及醫材開發合作;協助東協及南亞國家培育醫療衛生人才。』
實在是貧乏、單薄的可憐啊!怎麼看都不覺得這是經過「問對的人對的問題」的結論。政府還得多加油,真的。
至於我,我應該會選擇把印尼語學起來,因為我真正的目的是將來某一天看到病人臉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