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吃飯也要學?

作者:姚侑廷



剛看書名會覺得有點奇妙,康德我不知道是誰,請客我很不常,飯倒是天天在吃。

吃飯學問大


原來,他是位十八世紀的德意志哲學家,常常用「以飯會友」的方式,結交各路英雄好漢,邊吃邊聊。以故事開頭,輪流發表意見為主,輕鬆詼諧做終,還出了本書談以飯會友的重要性。

這件事我覺得分外有趣,小時後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講話,趕快吃!」(還有諸如「做業寫完了沒?」「趕快去洗澡!」咦,都是命令句耶!好吧可能只有我是這樣)嘴巴只有一個,當然不能同時做兩件事啊。小學課本上寫到關於吃飯,強調的都是「細嚼慢嚥」而非「暢所欲言」;大學的解剖學課本裡甚至解釋了,為什麼吃飯同時講話會嗆到。對嘛,吃就安靜的吃,講啥話?

為什麼會差這麼多?難道外國人的生理構造跟我們不一樣?其實,最大的差異點,在於「時間」。我自己沒在國外長住過,但是透過閱讀與臉書,常常看到許多在外國吃飯的例子,「這頓飯居然花了三個小時」之類的文字屢屢出現。天哪,一頓飯要花三個小時,那豈不是吃完就拉牙線刷牙睡覺了?可是也沒有看到因為這樣「浪費時間」,他們就終生沒有任何的產出與成就啊!

原來吃飯不只是「把所有食物丟到嘴巴內,迅速的咬碎吞下去」,更重要的是,跟誰吃,怎麼吃,慢慢吃。但偏偏在台灣,這部分都不太強調。過去在大醫院,5分鐘解決一個便當算慢的了(謎之音:「吃飯吃這麼慢,難怪你病歷都寫不完!」)。有一次剛好全程參與孩子的學校午餐,發現從打完飯菜回座位開動,到「刷牙歌」響起(響了就要去刷牙了),只有不到15分鐘,果然我們從小就把「吃飯就要快」深植入生活習慣中。真正開始會慢慢吃,好好聊,都是25歲以後的事情了,而且是偶一為之(雖然我還是看到有人「終生速食」)。

生命雖然很短暫,但是如果不能好好的享受當下,那又跟「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四天三夜拉車環島」帶來的空虛感有什麼差別呢?就從現在開始練習吧!嘴巴沒東西就輪你講話,嘴巴有東西就靜靜聽好好想,遞鹽罐遞沙拉別忘了四目相交帶著微笑,這才是很棒的吃飯方法!



請收下我的膝蓋



另外不得不來說說整本書帶給我的衝擊。

顏女士整本書的編排非常有意思,或者是體恤我們這種沒讀書的人, 不要一翻開就被嚇的把書扔掉。 前三分之一都是小品文,份量輕卻用詞精妙,看的我是頻頻拍桌驚嘆 (抬頭發現內人用憐憫的眼神看著我);中間開始說到讀書人與出版者的心路歷程,也是點頭如搗蒜(嗯嗯愛書人的藏書與否,果然一直是千百年來的難題啊);最後面三分之一就不得了了,篇篇鉅作。

自己就好像一位闖盪數年的小屁孩,好奇之下進了一間武術館。出來一位嬌滴滴的小姑娘,打揖後開始演示手裡劍。而我,坐在椅子上翹著腿,頻頻點頭微笑(啊技巧真不錯,喔這招我看過!)。小姑娘退下後,來了個有點高壯的大叔,這次是表演長槍,虎虎生風,我站了起來。雖然雙眼還勉強跟的上招式,但是已經有點應接不暇。最後進來的,欸等等,那是關刀吧?強大的氣把我逼到牆邊,眼睛都睜不開了。等到回神,人已經走啦。只剩殘餘在臉上那熱辣辣的感覺。

羞愧而後知不足的感覺,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我一邊冰敷著滾燙的雙頰,一邊下標了張愛玲的書(哎呀劇透了)。雖然已經39歲了,應該還不算太晚吧?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心得,非常推薦!


喔喔我要買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