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存錢後的下一步是?談談儲蓄、投資、與風險〈二〉

作者:姚侑廷



上一篇提到要先存錢。這一篇來說說有錢之後 男人就會作怪 後續常發生的悲劇。

我待的醫院是區域醫院,薪水會比醫學中心的好。當時花費習慣還停留在當兵的時期,因此短短的半年,就存了十幾萬。這個金額或許對你來說很小,但是對我來說可是六位數啊~喔喔喔~然後?然後我就當帥哥了。啊我指的可不是飛來豔遇喔,你看我臉也知道那種事我不會遇到。


問:帥哥,要不要買基金啊?年報酬率40%喔,打敗國內九成的基金!


答:第一句就錯了,我哪裡帥了,要幫你掛眼科嗎(當年應該這樣回答的)?

當時還沒遇到嚇人的金融海嘯(2008),整個工作場所中午吃飯時間都在談基金、談股票、談黃金。年輕不懂事如我當然也參一腳。還用 excel 整理某幾支基金的高點低點,自以為很厲害的「逢低加碼」,夢想是「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現在回過頭來看,真是智障到有找(主任:好啊原來都沒在給我唸書這個傢伙)。

基金是什麼呢?

你可以想像一個人跑來你們醫院,跟每個人收一百元,全院一千個員工就是10萬。他再拿這10萬去買股票、買債券、買貴金屬,然後假設總共賺了一千元,再回頭分給這一千個人。

重點來了。一千個人賺1000元,所以每個人分一元?當然不是。這個人要不要吃飯?要不要買電腦?實際上,交出去的一百元大概會先被收1~3元,剩下的才幫你去投資。要把錢拿回來,還會再收一次錢,如果不拿回來放他那裡?那還會收保管費。

實際上我找了一下,可以收的項目有:申購手續費、轉換手續費、信託管理費、贖回手續費、基金管理費、保管費。嘿,真多啊!看懂了嗎?當你還沒賺到那號稱的10%時,基金可是實實在在的收到這些手續費囉!(嗯,其實還有「銷售通路的經理費分成」、「銷售獎勵金」、「協辦客戶產品說明會費用」、「贊助或提供員工教育訓練費用」這幾項!)。

你或許會告訴我,哎呀,這加一加又沒有10%,我如果一年賺40%,扣一扣還是有賺啊!人家幫我操作,這是他該賺的!

上面講的話對嗎?

當然錯。但我當年就是這樣想的。我現在已經了解巴菲特的年化報酬率是20%,以及複利的重要與可怕。永遠都要計較手續費,因為這可能就是你投資成功與否的關鍵。


問:帥哥,要不要買保險?你看隔壁床OOO四十歲得鼻咽癌,買了這個,領錢領到去買地蓋別墅耶!


答:別墅我沒去看過,但是她說的保單我買了。因為當時敝科(耳鼻喉科)許多病人,真的讓我看了很心驚。看著薪資條,算算如果自己得鼻咽癌,化療住院的話到底能住多久的雙人房,我就買了。

保險是需要的。但是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購買的項目會改變。所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將自己的保險契約書從灰塵很多的倉庫找出來研究。有一些如果目前已經不需要,就必須進行減額繳清的動作。

小孩子的保險需不需要買?我自己是買到剛好可以抵稅的額度(目前是兩萬四)。其他我認為很重要的保險有幾個:


  • 意外險:產物保險公司的金額比較低。
  • 車險:建議加保「超額責任險」,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會撞到超貴的車



問:帥哥,我這個產品是投資型保單,又有保險又有投資,超棒的喔!給你看我自己買的績效,半年就10%!


答:不要。

這類型商品我當年就沒有買。原因說起來很可笑:我不喜歡那個銷售員。多年後有一次幫我朋友看投資型保單的內容時才發現,它比一般的國內基金內扣費用還高。剛剛不是說你拿100元給國內基金,實際上只有97元丟進去投資嗎?投資型保單更低,印象中是94元左右的樣子。當然如果你覺得這樣一魚兩吃,同時能投資又能有保障,我也是尊重你的想法。但請讓我跟你分享我在MJ老師那裡聽到的一句話:

「一輛汽車你既要他能開上路、能下海、能飛天、能遁地,又是防彈又是精美內裝,又三秒加速到一百,你覺得它該賣多少錢?」

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讓保險的歸保險,投資的歸投資。這是我目前的想法。


問:帥哥,我介紹你這個「保本保息澳幣」的產品,賺了匯差又賺了利息!


答:關於外幣,身邊的人有幾種玩法:


  • 直接低買高賣,自己抓買賣點 賺價差;
  • 透過一層商品,比如「美元計價基金」;
  • 買銀行包裝過的商品,比如大名鼎鼎的TRF。

外幣我只有一個時間點會買:有使用需求又看到相對低點時。不論你的需求是旅遊、購買外國商品、購買外國金融商品,請把外幣想的單純一點:你什麼時候想在口袋中放一些新台幣?會用到的時候。除此之外,我是不建議的。


不要因未知而害怕,更不能因未知而樂觀


沒有任何事情是不勞而獲的,一項投資項目都不必了解,只要轉個帳,就能替你賺白花花的銀子,天底下並沒有這種好事。如果有這麼好的事,其他人早就傾全力賺到不行了,還輪得到你?許多事情其實用邏輯推理一下,就能知道可能是真的還是假的。當然如果能全力研究,進場實作,再下結論會更可靠。

我永遠記得在雷曼兄弟破產的那天,早上七點我正走去醫院的路上,手機響了。接起來是一位友科的主治醫師。他用鎮定但略微顫抖的聲音問我:「姚醫師,聽說你對投資有點研究(啊,吃飯聊天被聽到了?)。我的理財專員叫我全部賣出,你有什麼建議?」想想那些錢都是他半輩子的努力,到底我們應該把辛苦賺來的錢放在銀行慢慢變少,還是去賭一輩子不會需要打那種電話求助?

下一篇我們要來談談股票市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