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股海無涯,回頭是岸?談談儲蓄、投資、與風險〈三〉

作者:姚侑廷



基金是幫你買股票,那如果我自己來買,搞不好會比那些經理人厲害也說不定?由於當時我有「好賭」跟「自以為很厲害」的心態,因此又把眼光飄向了另一個領域:股票市場。



股票是什麼?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要開一間麵包店,可是我沒有那麼多錢(或是我不想花到自己的錢),所以我就拿一百張白報紙寫上「姚侑廷麵包股份有限公司:這張紙等於一百元」,拿去兜售。相信我 或可憐我 的人,買了這些紙後,我手上就有一萬元現金。過了一年,我淨賺了一千元,那麼每一個拿到那張紙的人,能分到 10 元。

那張紙就是股票,那 10 元就是股利。我宣布前景看好,明年可以賺到兩千元,於是聽到的人就跟已經買到白報紙的人說:「欸,你那張當初買 100 ,可以 120 賣我嗎?」。如果成交了,成交價就是 120,也就是股票的「市值」。結果隔年麵包店倒了,我也換了手機號碼落跑,那張紙就變成「壁紙」。

股票價格的上下波動,會帶著你的心情高低起伏。那是個很特別的經歷,甚至談戀愛都比不上。關於股票,我自己也經歷了「看電視 → 看報紙 → 看雜誌 → 看經典投資書籍 → 花錢上課」這幾個階段。下面來說幾個失敗的經驗。


問:張菲說鴻海會到兩百塊!現在才一百五啊,是不是可以買?


答:欸,你笑了。對啊,我現在聽了也會笑,但當時我可是倚著手術房的牆,認真的跟學弟問這個問題的啊!那種狀態就好像拿著地下電台的藥罐,去問飲料店的店長「這可不可以吃?」一樣誇張。「地下電台的藥罐」不對,「飲料店店長」不對,問問題的人腦袋也不對。

張菲覺得會漲到兩百元,跟外資報告評估「買進,目標價兩百元」是不一樣的。一樣用最簡單的邏輯推理就能明白。如果你真知道會漲到兩百,你會透過電視麥克風講出來,還是你會偷偷借錢掃貨?外資報告也不盡然全部正確,但是就像綠燈過馬路還是可能會出事,你也不應該選擇紅燈過馬路。

歷史沒有如果說,股價沒有將來會。這是我目前的想法。

後來事情的發展如何?我問的是一位比我「資深」的學弟,他說:「學長,我不建議。」然後我就買了(對,還記得嗎?「自以為很厲害」發揮效果了)。當時 150 買,最高漲到 155.5,我還隔著窗戶跟正在晾衣服的太太說:「我今天賺五千塊!很厲害吧,嘿嘿。」後來覺得苗頭不對,在 143 賣出。隔年 2011 曾經跌到 61.5。花錢花時間又一無所獲,真是太銷魂了。


問:「手續費」在股票這件事情上,重不重要?


答:目前的規定,買股票會收千分之 1.425 的手續費,賣的時候會再收千分之 1.425 的手續費+ 千分之3的證交稅。 有些證券公司會將手續費打折以吸引客戶,目前我是用新光證券的「終身電子下單交易 2.8 折,每筆交易至少收 20 元」。以目前台積電股價 243 元,買、賣一張(一張=1000股,就是24.3萬)來回一次手續費 692 元,打折後可以省下 498 元。可能這點小錢你看不上,但是「永遠都要計較手續費,因為這可能就是你投資成功與否的關鍵」這一點,在這裡我認為還是適用的。

交易金額大的話,還能跟業務員協商更低的手續費,大戶不妨一試。


問:坊間好多老師在上股票課,我該去報嗎?


答:看你自己。我自己也上過一些課,我的意見是:不管是時間或是金錢,都要量力而為。

請不要把「上課」想成「投資」的一部份。更不要借錢去上課。我建議你可以這樣問自己:「關於理財,或是關於投資,我總共想花多少錢去學?」心裡有個底,才不會進了賣場就手滑。

如果這個老師有出書(或推薦閱讀書籍),或是有許多公開的文章可以看,最好在掏錢之前,先把那些都看過。一本兩百多元的書你都看不完了,我不認為你花幾千或幾萬元,效果會更好。


問:能報給我一隻明牌嗎?


答:沒有那種東西。

許多人都很喜歡聽明牌,因為它快速、不用思考、又能讓人產生愉悅感。不只是明牌,關於「操作方法」,許多交易者終身都想找到一個「聖杯」,能夠「一招打遍天下無敵手」。

我認為可能沒有那種東西存在。「明牌」只有在兩個情況下會成功:一是運氣,一是內線。前者會讓你誤以為這招下次還可以用,終於招致悲劇;後者會被 查水表 關。如果你看過《公司的品格》、《公司的品格2》,就會驚訝於原來表面正派財報優異的上市公司,都能造假到股民家破人亡(所以我覺得書名應該是《沒品的公司》)。這些有會計師簽字的東西都不可盡信了,證據等級更低的報明牌,你憑什麼相信它?

請自己跳進來研究,然後才選擇要做或不做什麼,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我認為這是比較正確的股民心態。交往也是這樣啊,難道你是聽大家都說好,才決定跟你另一半在一起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們總是聽到「不要被通膨打敗」,後面通常還會加幾句:「如果每年3%的通貨膨脹,24年後,100元就只能買到50元的東西!」、「什麼都不做,錢其實是會變少!」。我同意這樣的說法,但是因此把錢拿出來埋頭亂買,做一些自認為是「投資」的行為,通常只會減少的更快!變50元又怎麼樣呢?難道你在未來的24年中,沒有能力讓自己的收入增加一丁點嗎?或許這是我們在踏入股票市場前,應該先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