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再平衡」等於「停利不停損」嗎?

作者:姚侑廷


「再平衡」常常用於被動投資。通常的做法是賣掉漲的部位,以購買下跌的部位。因此有人就問了:再平衡就是停利不停損嗎?這個問題滿有趣的,我們試著討論看看。



「停利」與「停損」的定義


首先來看定義。

在投資的過程中,設定一個比例,例如 10%。當標的上漲,獲利超過這個比例時,就賣出部份或全部部位,實現部分或全部獲利,這個動作稱為停利。停利的心理依據是「見好就收」,並且預期或擔心上漲可能拉回,因此進行停利。

同樣的,停損就是抓一個比例,當虧損超過時,賣出部分或全部部位,實現虧損。停損的心理依據是「壯士斷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避免因價格之後持續下跌而造成的更大虧損,稱為停損。

所以操作的心法有四種組合:停利停損、停利不停損、不停利停損、不停利不停損。最後一種等於買了之後完全不操作,因此我們不討論。至於前三種,目的與細節分別如下:


  • 停利停損:通常停利設定的幅度會大於停損,例如 10% 停利,5% 停損。許多人認為這麼一來,就能比較保證賺錢。
  • 停利不停損:這比較少見,但會這麼做的人,有點「沒賣出就不算賠錢」的意思,抑或深信深跌終必反彈。
  • 不停利停損:有時候單一個股或小市場的漲幅會很驚人,過早停利會吃不到最大的一塊肉。因此有人會這麼操作:控制好風險(例如不槓桿、抓好佔總資產比例),狠賺一筆。這種方式確實有不少成功個案,且每每成為主動投資者嚮往的境地。

從上面的說明大家應該能發現,不管是採取哪一種策略,都有兩個前提條件:


  1. 「利」與「損」,都是要跟一個金額比較:也就是成本。
  2. 都是主動投資,規則也是投資者所定。


這些方法好嗎?本篇不作評論。留待各位自行判斷。別忘了今天的題目。接下來,來說說「再平衡」。


「再平衡」的定義


「再平衡」常見於被動投資。作法是選定一個比例,例如【股:債 = 60%:40%】。當市場因為波動而使得原本規劃的比例發生改變時,例如變成 50%:50%。則進行賣債買股的動作,將 50%:50% 調整回 60%:40%。不只一位被動投資大師建議過這種方法。

再平衡的理論基礎是:在人類經濟長期向上發展的過程中,各種類型的資產可能會在任何時刻,出現向上或向下的短期大幅波動。而透過再平衡,將個人總投資部位維持某個固定的比例,能減少波動的幅度,避免不理性的操作因而損及報酬。再者,有不少人認為,再平衡的操作能買低賣高,增加整體資產的報酬率。

「再平衡」有幾個前提與限制:


  1. 不能太頻繁:不論是頻繁買賣的手續費,或是在大幅上漲的初期就採取行動,都會因此大幅減少可能的獲利。不止一位大師都建議,再平衡不要一年超過一次。我個人是認為,若短時間發生大幅的改變,是可以小於一年的。例如「每 10% 就進行一次再平衡」。
  2. 再平衡與期初購買成本完全無關。甚至如果股債都下跌,只是下跌幅度不同,因而造成比例改變,依據規則也是必須進行再平衡。


比起買低賣高或許能賺更多,再平衡的主要目的在於藉由堅持固定比例,維持健康的投資心態並且保護資產。因此我的結論是:再平衡與停利不停損,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