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國中三年該怎麼過?回首學生路(二)

作者:姚侑廷



「聽說台中有一間什麼道的,明天截止報名。」我邊洗澡,邊輕描淡寫地跟門外顧柴火的媽媽說著(當時住鄉下,洗澡水要用柴燒,長得像這樣,很有趣)。「你說什麼!爸爸你快來!」對比著我的悠閒,媽媽幾乎大叫了起來。

然後我就去台中念書了。台中市私立衛道高級中學,國中部與高中部,六年。



圖片來源:Fcuk1203


該不該去考私立國中的招生?


這一題其實應該放在國小那一篇。

在我那個年代,建議是:可以去考看看,因為可以測試自己的程度如何,如果因此進了好學校也不錯。這個建議在今天完全行不通。為什麼?因為過去的考試內容是【智力測驗+小五小六的國語數學】,現在已經是【以國中一下與二上的題目來篩選學生】。這樣的考法,就好像你沒有經驗,去應徵壽司店的工作,結果考試內容卻是「會做店內六成的商品」,逼得你必須先花錢去補習如何做壽司。

這個邏輯超怪,但是既然規定是這樣,大家就只能見招拆招。常見的做法是在小學五年級開始,課後補習上課並反覆練習許多考題(還有的業者強調「從國小三年級開始補,效果最好」)。當然我也同意準備越充分,成功的機會越大。但是當看到一個個國小學生的家長,苦笑地跟我說「你們診所開到晚上九點而已,根本來不及來看病」,我真是覺得捨不得。這麼小就逼成這樣,等到課業更重的國中、甚至高中,難道整晚不睡嗎?

我們當父母的,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掉隊,因此很難有勇氣,選擇不要加入這個「前途光明」的行列中。我目前的想法是:想考就去考,但是要考就要準備,不然等於沒考。並且要評估你的孩子是不是能承受這樣長時間的壓力。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缺點又是哪些?不要覺得小學生不會有自己的想法,一切就該以大人的意願為主。當孩子越早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按照自己想要的去行動,並為這些行動結果負責時,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該不該住校?


我家距離衛道中學,開車來回就要兩個小時。因此當年根本非住校不可。住校有幾個好處:

  • 節省時間:放學一到,走出教室後,馬上就是回家(宿舍在校園內)。同學還在半路上,我已經吃飯洗澡洗衣服都搞定了。早上也能睡比較晚,長期下來確實是相對有利。因此甚至有住附近的同學,父母親也選擇讓他們的孩子住校。
  • 作息正常:晚上七點到九點固定晚自習,十點熄燈,熄燈了連講話都會被處罰的微軍事管理,事後來看真是好。
  • 熟悉環境:六年下來(國中部+高中部),因為整天都待在校園裡,所以對環境超熟悉。一個人如果能越快熟悉自己所處的環境與系統,就越能把注意力放在其他部分。


有好處當然也有缺點,吃燒餅哪能不掉芝麻,我認為住校的缺點如下:

  • 親子關係薄弱:一個禮拜甚至更久(月考前會留宿唸書不回家)才見到一次面,除了成績單,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內容可說是所知甚少。當然據說現在的國中、高中生就算住家裡,與父母親的關係也未必多好。
  • 可怕的伙食:住宿生的伙食是由來台的老兵掌廚,他們有一種特殊的技能:煮出色香味俱無的三餐。當時一道很有名的早餐叫做「沒味道的衛道麵」。倒也不是真沒味道,它會泛出一股「我好難吃啊~~」的特殊風味。偏偏煮什麼又不會事先公佈,因此在衛道麵出場的那天早上,你會在樓梯口(餐廳在地下室)看到一個奇景:十個人大概有六到七個,會快步走進樓梯,兩秒後迅速轉身,用更快的步伐走離餐廳,帶著一絲憤意與髒話的唇語。而在遠方的我們看到這樣的人流,三分之一會毅然決然轉身就走,三分之一會眼見為憑才放手,三分之一會默默走下樓梯逆來順受。當時那種一顆不到一元的水餃,是東西不夠吃的備案,也是我們住宿生眼中的美食,甚至還發起過「大家努力把東西全部吃完逼出水餃」的臨時性活動(還有成功過!),想一想還真是有趣啊!也因此,我直到現在,都還不太容易覺得「這個東西好難吃」。所以伙食可怕好像是優點?
  • 作息正常:這一點要說是缺點也可以。除了高三的學長,不能讀更晚。不過說真的,每天兩個小時的晚自習,以當年的國中生來說,我覺得夠了。
  • 無法閱讀「不正當書籍」:別說漫畫了,我當年被沒收過金庸小說。這一點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改善。


這是現在的住宿生作息表。連國中都要十點半才能睡,時代不同了(嘆氣


該不該去補習?


你可能會說,這是什麼鬼問題。成績不好就要啊。但是我的建議是:能不補就不補。可是不補習,必須有一個但書:你還是要花一樣多的時間在學業上。例如我每個禮拜一晚上本來要去補習班補數學兩個小時,那就改成「在家裡研究兩個小時的數學」。一直寫練習題未必最好,我當年是看課本,反覆地看。課本有啥好看?只有你真的看懂課本了,寫練習題才有意義。

看不懂怎麼辦?有兩個方法:找人說給你聽,或是回頭翻更早之前的相關內容,推薦後者。例如國一上的「分數的加減」你看不懂,那請回頭去找國小數學裡有關「分數」的單元重看。小學六年級的還看不懂?那就再往回找小學五年級、小學四年級、小學三年級(「分數」第一次出現在小學三年級)。

這樣很丟臉嗎?同學,這是你要蓋大樓的頭幾塊磚啊!你要請別人代勞(補習)替你放上不知道是磚還是保麗龍的東西,遠遠看還行(考試及格),賭它將來不會垮掉,還是自己親手砌好?

對於成績不好(或不夠好)的同學,我一直不推薦把補習當成首選的解決方案,因為多年的學生生涯經驗,我發現「在書桌前擁有與自己獨處的時間」,是相當重要的。讓我再說個故事給你聽。

還記得當年我參加的國中部入學考試嗎?那一年有三千人報考,我學科部分成績是第一名。同一年,南投市中興國中的入學考試,我也拿了第一(我不是要吹自己多厲害,忍耐一下)。但是或許是不夠認真,或許是「不搞懂我不往下一步走」的固執,我的分數越來越低,曾經國二下的月考全校排名,掉到210名(當時共十個班,全校486人)。別說第一了,根本其他普通班的前十名都海放我。

但當年評估後我選擇不補習,因為我發現自己看得懂,題目也都會寫,只是速度比較慢。所以繼續依照自己的節奏學習,按部就班的唸。即使是高中聯考前一個月,我已經確定可以直升高中部了(當年依照規定,連不參加高中聯考都行),還是留在空無一人的教室裡,把該唸的書唸完,直到考前一天。

高中一年級第一次月考,我考到了全校第五名,一個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成績。當然或許是厲害的人都跑去唸台中一中了,但是因為那個「第五名」的定錨效應,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掉到全校五名之後。事後來看,我認為國中時期自己不很看重分數高低,而選擇把該學的紮紮實實學好,有相當大的影響。


有的課很無聊啊!怎麼辦?


如果你要留在體制內升學,無聊不等於你可不用碰它。就好像許多大人也覺得上班無聊,但是可以不去嗎?不行,除非你富二代, 沒上班沒飯吃啊!更糟糕的是,現在沒有興趣的東西,未必將來就用不到。當你某一天看到你生命中的女神無法順利講英語更改班機時,才轉頭拿出英語課本開始唸,那是來不及的。就算不覺得有趣的內容,你都能學到基本該學的,我認為這是一項直到成年後都是用,一個很厲害的能力。

因此我的建議是:未必要拿到90分,但是你一定要趁著最好準備的時後,把這一塊磚準備好。我同意可能內容不有趣、老師教不好、同學都在吵,但是請你相信我:沒有比現在學這門課更輕鬆的時機了。人在水果攤,就把水果拿一拿,等走到豬肉攤要找水果,只會更辛苦啊!


「不能只有課本」


國中一年級的導師,有送給全班同學一本他哥哥陳黎寫的詩集:《小丑畢費的戀歌》。雖然跟現在相比,買書比較不容易,但我還是去書局找了他的全部作品來看。陳黎的書,與國小時期看的《三毛全集》、國三看的《銀河英雄傳說》,開啟了我閱讀的世界。這個習慣雖然在高中與大學時期,因為課業繁重一度沈寂,但最近幾年又開始閱讀後,很快我就回想起當年的趣味與感動,因而能持續至今。

我知道「不能只有課本」這句話說來輕鬆,真正要做到卻相當困難,也對肩上已經背負許多東西的國中生,是個不切實際的期許。但如果可以,請給你自己(如果你就是國中生)每天一點時間,做一些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哪怕是家長或老師不認同或不喜歡的東西。因為人生不是一場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並且沒有人規定怎麼跑才是對的。許多當下覺得很重要的東西,把時間軸拉大之後,都會變得微不足道。

下一篇我們要來說說高中時期。


延伸閱讀